福兔年画。 刘鹏 摄
用棕刷饱蘸墨汁,均匀刷往雕刻好的木版,再将一张红纸轻轻覆在其上,然后用趟子从中心部位向四周趟平,自红纸一角轻轻提起,一只兔子跃然纸上。吴百锁介绍,作品中的主要元素是新春生肖“兔”,还加入白菜、钱币、元宝等元素,以此传递新春祝福。
“每天能制作300余幅年画,家里人帮忙包装、邮寄等,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年味。”吴百锁说,赶制订单之余,他还要忙着参加多场春节活动,现场为民众制作木版年画,展示这一非遗技艺。
同样忙碌的支藕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绛面塑传承人。记者在支藕叶的家中看到,她拿出一块提前做好的面团,经过指尖的捏、搓、揉、压、划等,顷刻之间,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便制作完成。
面塑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。据记载,自宋代起,新绛县就有制作面塑的传统。每逢传统佳节,这里家家户户都会依照当地习俗,用上等小麦磨成面粉,制作面塑。
现年70岁的支藕叶从小便跟着家人学习面塑技艺,至今已有50余年。其间,她经过不断学习,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,题材更加多样化。为迎接兔年春节的到来,支藕叶创作《兔年吉祥送百财》。
“兔子、鱼、白菜等元素都有很好的寓意,通过面塑作品为民众送上祝福,迎接新春。”支藕叶说,临近春节,当地的面塑手艺人都很忙碌,其中有很多是自己的徒弟,让她很是欣慰。
进入腊月以来,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怀林同样订单不断。在他看来,宫灯是每一个新春的等待与绽放,是历史留给现代民众的一种财富。
宫灯又称宫廷花灯,始于东汉、盛于隋唐,主要是以细木为骨架,镶以绢纱和玻璃,绘以各种寓意美好的图案。绛州宫灯在此基础上,融入剪纸、青花瓷等传统艺术元素,以适应当代人审美需求。
在冯怀林的家中,屋内院外随处可见挂着的宫灯,一把钝刀将飞禽走兽雕刻得栩栩如生,一支秃笔把传统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冯怀林介绍,宫灯制作包括选材、设计、推平抛光、镂空、打磨等20余道工序。
20余年来,冯怀林在传承清代宫廷技艺的同时,掌握绘画、书法等多种技艺,并进行融合创新。他的宫灯用料考究,工艺精湛,因此慕名者众多。“春节前后最是忙碌,有很多来自山西、陕西、北京、浙江等地的订单。”冯怀林说,希望宫灯能够“点亮”新的一年。(完)
川渝“诗词列车”开进“中华诗城”****** 图为参与活动的诗词少年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中新网重庆1月9日电 (张旭李秋璇)1月9日,从重庆出发的“诗词列车”G1534次缓缓抵达奉节站,川渝两地100余名诗词少年乘郑渝高铁齐聚“中华诗城”奉节,参加一项诗词活动。 图为“诗词列车”乘客合影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图为志愿者正在引导诗词少年们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涪陵车务段介绍,郑渝高铁奉节站有标志性建筑“诗词浮雕文化墙”。据悉,这面文化墙长90米、高5米,正立面面积达450平方米,从左至右分别为诗篇、夔篇和橙篇三个篇章,通过青年志愿者的细致讲解,诗词少年们进一步感受到“中华诗城”的境界。 图为志愿者正在向诗词少年们展示第五套10元人民币,其风景图案就位于奉节夔门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图为志愿者们正在为诗词少年服务。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据悉,2023年春运是郑渝高铁开通后,云阳、奉节、巫山三座高铁站的首个春运。春运期间,三站恢复列车10列,此次开启“诗词列车”,旨在抓住郑渝高铁开通带来的机遇,为川渝两地广大青少年搭建诗词文化交流平台。(完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y39彩票地图 |